首页

国产坐脸网站

时间:2025-05-29 03:39:23 作者: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探讨AI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 浏览量:54719

  中新网深圳5月27日电 (记者 索有为)2025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作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等12位学界业界人士围绕“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主题分享观点。

  该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紫荆文化集团、鹏城实验室承办。

5月27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论坛主办方供图

  王纲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集成。回望历史,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是文化和科技的双向奔赴。他强调,审视当下,时代的重大变革,更加倚重文化力量与科技力量的叠加放大。面向未来,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在致辞中表示,深圳正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之路。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的51.5%、全国的9.1%;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2.1%。深圳正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作题为“AIGC赋能艺术创作的思考”的演讲。他提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恰当使用AIGC(利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的技术),可有效赋能各环节,实现提质、生成、增效、降本的作用。尽管AIGC发展在价值观、创作伦理、算力、数据、成本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但AIGC未来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需要各界密切关注,把握这一轮次技术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全新机遇。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圆桌对话。论坛主办方供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民在题为《语言智能赋能文化传播》的演讲中提到,从翻译工具到文化桥梁,多语言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它不仅是理解中国的钥匙,更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共生与互鉴的基石。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以“数字敦煌”品牌建设为例,分享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经验。据介绍,截至2024年,敦煌研究院已形成超400TB数字资源,建成840TB分布式存储系统与高效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树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存储管理新典范。其推出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话。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题为《大模型时代文化内容生产的范式革命》演讲中提到,文化内容产业是引入智能实践的先锋领域。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正在带来创作大众化、生产智能化和生态普惠化等三重范式革命,大模型正在重塑个体创作生态,未来会有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诞生。

  在“从实验室到产业——科技文化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圆桌对话上,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鹏城实验室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蓁蓁,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等作分享交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下午3时,在赛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张帅解释了“奇迹”发生的原因。“当你为了国家去比赛时,你能激发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虽然我没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想要的结果,但我把中网当成奥运会的赛场去拼搏,迎来了‘奇迹’的出现。”

穿越障碍、灭火行动 石家庄小学生“消防技能”大比拼

第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西方国家中一些人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觉得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是市场经济。这种理解其实混淆了“所有权”和“产权”这两个概念。所有权是对物的归属权,而产权是一种权、责、利的界定。只要能够做到产权的清晰,界定好权、责、利,我们同样可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日本海上自卫队两架直升机坠毁致1死7失踪

2024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已进入尾声,近20所大学的70多名学生趁最后时间给团队作品赶工、润色。体验营期间,“匠心独运——传统建筑大师王益顺特展”暨“溪底派王氏大木传统营造技艺”交流会同时举行,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画家李乾朗给同学们授课,并一一点评团队作品。

吉林节后“第一会”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在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白天,“居民”在半亩农田里劳作,亲手栽种茄子、辣椒等蔬果;或专注于手工活,扎拖把、焊接耳机,贴补家用。若是累了,大家便去休息室里打台球、看电视,喝碗绿豆汤。

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不是简单地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叠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依据,而是要求法律规范、法律实施、法律监督、法律保障、党内法规等要素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改革与法治都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主题,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加强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发挥好法治对于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